# 学术研究的正确姿势
本文章记录凌晓峰、杨强教授编著的《学术研究 你的成功之道》相关笔记。
# 1 研究的本质
# 1.1 本质
创造性和影响力。
# 1.2 定义
(广义,自然科学和工程领域)通过可重复性的观察和可验证性的结果,能够对人类认识世界做出独创性且具有影响力的贡献。
# 1.3 研究者的任务
探索和构思新的想法(确保研究的创新性)。
讲新想法付诸实验,检验其是否具有可行性。
将任务 1、2 中得到的研究结果撰写成文稿或论文,提交给学术期刊、会议、图书出版商或者其他媒体去发表。
评审来自其他研究者的论文和文稿,评价其创新性和影响力,从而决定是否收录并发表其工作成果。
管理学术期刊的运转,组织学术会议。
参加学术会议,向大会报告论文,学习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其他研究者进行讨论,交换想法。
向政府和其他机构申请研究经费,用来支持科研工作的开展和研究生的培养。
指导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的研究,以便他们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独立的研究者。
教授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
为所属院系部门和机构做些行政工作。
当研究是面向商业应用时,申请专利;创建公司来技术转让。
# 1.4 三个要素
# 2 挖掘新想法,制定总规划
# 2.1 第一年
两步走:上课,读书,阅读综述文章;探索多个感兴趣的领域。
关于深入研究:
跟导师约谈;
阅读导师推荐的相关课题和它们的相关最新综述文章;
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寻求机会与第一线的研究者交流;
阅读最新的具有高影响力的论文。(批判,创造性);
尝试写一篇综述文章。
# 2.2 文献检索
寻找高影响力的期刊和会议论文;
关注期刊影响因子;
期刊影响因子:过去两年内,平均每篇发表于期刊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
留意资深研究者发表的论文;
借助学术搜索引擎。
# 2.3 阅读学术论文的技巧
根据结构阅读
简略方法:
阅读摘要和引言; if (与自己研究范围无交集) { 阅读主要框架、实验结构、结论; }
1
2
3
4详读与略读:
少读多想
批判式阅读 当作者提出假设、给出解决方案时,考虑假设条件知否成立?提出的问题是否合理?解决方法有无缺陷?
创造性思考 在文章基础上考虑能否找到更好、更新和不同的解决方法。
需求引导式学习
遇到不熟悉的内容,迅速而精确地掌握其要素即可。消除理解论文的障碍为其目的,不需要详细学习。
# 3 严谨做研究
# 3.1 研究过程
确立一个具体的研究问题。
寻找一个可以通过格雷准则且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寻求问题解决方案。
假设研究:针对问题准备多个解决方案,将研究问题与解决方案组合。理论推演/实验推敲来论证研究假设正确与否。
验证成功则研究完成;验证失败则使用其他解决方案重新研究。
奥卡姆剃刀原理:
如果对同一个问题有两个假设,它们都能解释观测到的事实,则应使用简单的那个,直到发现更多证据。
# 3.2 格雷准则
用于评判研究是否具有高影响力。
明显的益处;
描述简单;
尚不具有明确的解法;
解决方案具备可测试性,大问题可以拆分成多个子问题,能观察到每个子问题的进程;
+要确保研究中数据获取的可靠性以及足够的数量。
# 3.3 棋盘法
用于寻求新的研究课题的方法。
制作一张“棋盘”,横轴代表相应研究领域用到的不同方法、方案和技术,纵轴代表要解决的/潜在的研究问题(具有相关性的研究问题按顺序排放,无相关性的研究问题随意摆放)。
广泛而全面的文献检索,将文献标号,放入对应坐标(某方法应用于某问题)的格子中。同时可以标注这些文献的优缺点。
观察“棋盘“,其空缺位置即当前还没有相关研究,可以考虑从这方面着手。
# 3.4 展开研究
表述工作
具体详实的表述研究工作。
具体的表述可以使得研究中某些关键环节吸引其他研究者的注意。防止自身对研究工作理解不透彻。
实验证明
实验数据清理
采样所有数据集中有效数据,同时确保抽取的这部分数据的分布与实际情况相符。蒙特·卡罗方法:根据输入参数反复运行模拟器从而确保抽取的数据符合元数据的分布。
参数的设置与调节
使用自由参数(独立参数),这类参数具有独立性,不依赖任何其他参数存在。这种参数对最终实验结果的影响能够直接观察到。若涉及多个自由参数,并欲意观察每个参数对算法的影响,需保证调节其中一个参数的同时,保持其他参数不变。
评价
采取业界广泛认可的评价标准;寻找用户对结果人为判断。交叉验证:
采用交叉验证可以在不同实验条件下,通过对比统计学中的方差和置信区间,能够放映出结果的一致性。将数据进行分组,一部分作为训练集,一部分作为测试集,另一部分作为验证集。
用训练集对模型进行训练。利用验证集调节模型参数,以此作为评价模型的性能指标。
利用测试集来估算模型的优劣。
常用交叉验证方法:Hold-out 方法、N-fold 交叉验证方法。
Hold-out 方法:将原始数据随机地分为两组,一组作为训练集,另一组作为验证集,利用训练集训练模型,然后利用验证集验证模型,最后模型的准确率为此 Hold-out 方法下模型的性能指标。
N-fold 交叉验证方法:将原始数据分 N 组(一般平均切分),用每个子集数据分别做一次验证集,其余的 N-1 组子集数据作为训练集,这样会得到 N 个模型,用这 N 个模型最终的验证集的准确率的平均数作为此 N-CV 下模型的性能指标。其中 N一般大于等于2,实际操作常从 3 开始取值。
结果分析
分析性文字写作
让阅读者从统计学角度知道实验结果无显著差异性;
将论文中所有的实验结果从专业知识的角度解释给阅读者,并且要说明各组实验的意义。
显著性测试(假设检验)
是数理统计学中根据一定假设条件用样本推断总体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比较两组实验结果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如:验证在 5% 的置信水平下的显著性,若测试结果低于 5%,则说结果具有随机性,可拒绝零假设(原假设);反之,若高于 5%,则说明结果具有显著性。
T 检验 (student's t-test)
用于样本含量较小、总体标准方差未知的正态分布数据,用来检验两个平均值的差异程度。
它使用 T 分布理论来推断差异发生的概率,从而判定两个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著。
p 值检验 (p-value)
对于两组数据差异程度的判定用期望值 p 来作为判断依据。
p 值是一种概率,一种在原假设为真的前提下出现观察样本以及更极端情况的概率。它表示对原假设的支持程度,是用于确定是否拒绝原假设的一种方法。p 小于 0.05 表示两组数据之间达到“显著性差异”的标准,p 小于 0.001 表示两组数据之间达到“非常显著性差异”的标准。
# 3.5 实验型研究和理论型研究
通常理论和实验可以相结合而进行。
理论型研究
原始目的:解决一个概念性问题,在成熟的理论基础之上进行推导,加以完善,用来验证提出的假说。
建立模型,理论推导。
指导实验,用理论证明实验的正确性。
理论也可以解释和总结实验的观测结果和现象。
实验型研究
理论无法清晰描述的产物,需要依靠实验和数据的收集,通过数据分析的形式来对假设进行证明,以真正做到一切用数据说话。
简单过程:提出假设 → 建立模型 → 通过实验找到证据/观察结果支持反对假设。
假设和实验型研究通常是一对多的关系,一个假设可以又多个研究/多个研究者来完成。新手实验型研究者如何做出合适的假设?
熟悉经典理论、算法、案例和系统构建常识。
重现文献中的系统或算法。这个过程中可以对所研究问题的复杂度和所涉范围有更清晰的认识。
重现工作中的内容可重用与自己研究中的对比项和参考项。
批判性阅读,创新性思考。在重现过程中确认自己阅读文献时质疑的正确性,从而分析优缺点当做自己研究的突破口。
# 4 撰写与发表论文
# 4.1 Publish or Perish
追求研究的高质量,而不是研究的数量。当可以发表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就无需选择发表多篇低档次的论文。多篇和高质量,二者在影响力方面不具备可比性。
h-index
称 h 因子/ h 指数,其特点是简单易懂,不受极值影响。
计算方法:将某一研究者被引用的文章按照引用次数排序,引用次数多的排在前面,引用次数少的排在后面,从排序的结果看出引用的文章至少有 h 篇文章被引用 h 次。
# 4.2 定义优秀论文
以论文评审的过程来解释这个问题。每份论文通常由 2 ~ 5名来自相同或者相关领域的研究者进行评审。其中涉及以下一些评分问题:
针对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对论文进行评分,分值为 1 ~ 5 (1 表示强烈否定,5 表示强烈肯定):
(1)研究工作和实验结果是否新颖?
(2)实验结果是否具有影响力?
(3)论文所用技术方法是否正确、可行?
(4)论文书写是否清晰明白?
(5)论文是否应该录用?
(6)你对自己评审意见是否有信心?
作为研究的本质,新颖性和影响力是关注重点。
技术方法对于研究问题来说需要正确可行。若想法不新颖,实验结果没有带来很大的影响力或技术不合理恰当,则就算论文书写很好,论文录取概率也会大幅降低。
表述不清晰的论文会使得评审者阅读十分吃力,甚至对研究工作产生误解。以此影响前三个问题的评分。
# 4.3 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常识
学术论文的内容必须真实、可信、准确。
保持立场客观,对研究工作的优点和缺点都要展开讨论。
实验结果必须真实准确。论文发表后,任何材料,包括数据和结果必须保留一段时间以备其他研究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进行检验。
避免学术不端
学术造假会对研究者的信誉造成恶劣影响。发表的论文可能会被强行撤回,研究者可能因此丢掉工作。
避免剽窃抄袭。其中注意避免“引用抄袭”,即文章作者在阐述自己的研究工作时没有引用和评价与此相同或类似的现有工作,造成工作是首创的错误印象。
避免一文多投。
避免触犯版权法
在写相关工作和问题介绍等内容时,原封不动复制粘贴其他论文的文字已经触犯了版权法。
出版协议中表明“任何人,包括作者自己,如果需要转载本文的任何部分,需要得到书面许可。如果需要引用文中的句子或段落,要将这些内容标记为引用,并且需将此文列入参考文献”。
以不同方式论述同样一件事物是可行的。
尽可能详细地讲述研究工作
- 研究工作需要具备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的实验结果,详尽的论述可以方便其他研究者重现研究工作。
# 4.4 自己、导师和文稿校对者的关系
在撰写论文时,三者职责:
导师的职责:
帮助学生明确研究问题,理清文章逻辑,规划整体框架。
修改常见的书写问题,包括语法、表述等(需学生尽快自己学会)。
对于论文如何在文字上表述得更好,给出一些高层面建议。
论文提交前,帮学生做最后的各项检查
自己的职责:
刚开始撰写时,寻求导师的帮助指导。尽快提高论文书写能力。
学会独立,尽快学会靠自己书写全篇论文。
文稿校对者的职责:
- 进一步加工和润泽,修改一些微小的语法错误。
# 4.5 会议和期刊
不同点:
会议论文评审时间短于期刊论文。评审过程也不大相同。发展速度较快的学科适合投往学术会议。另一方面学术会议可以扩大学术人际圈。
会议每年举办一次,需要在截止日期前投递论文。期刊无截止日期的概念。
会议论文通常由篇幅限制。期刊不限篇幅。
# 4.6 会议论文评审
流程
提交截止日期结束后,程序委员会主席剔除一批不满足篇幅长度要求的论文。
多位高级委员会成员监管论文评审过程。每位成员负责所有论文中的一部分。
一篇论文一般由三维评审者评审,在评审的最后阶段高级委员会成员向委员会主席提供论文录用/拒收意见和建议。
被拒分析
“在这篇论文中……”或类似表达是作者陈述此论文主要贡献的语句,在摘要中必须出现。
引言部分需要有对中心句更加具体的解释性文字,若没有则表明作者没有恰当的逻辑方法,论文写得不够清楚。
对中心句的解释出现多次,分散在论文多个部分中,这样同样表明论文逻辑混乱。
虽然论文摘要和引言中明确写了论文的贡献点,但缺乏支撑这些贡献点的有力证据(如没有提到是怎样做研究的),则论文有被拒风险。
作者没有在相关工作介绍部分讨论或者引用领域内相关的研究工作,则可视为作者对此领域尚不熟悉。
反驳
当会议对论文做出最终决定前,会把相关评审意见告诉作者,并允许作者在规定时间内局域反馈,用来纠正评审者可能出现的误解;或是对评审者提出的问题进行答复,这样的行为成为反驳。
如果被给予反驳的机会,则应尽最大努力提供简洁而清晰的回复。遇到评审者不正确不准确的理解,坚决给予纠正,表达自己的观点。
最终决定
当会议高级委员会成员或委员会发出录用/拒绝决定后,作者无法再继续反驳,这不同于期刊。
# 4.7 期刊论文评审
流程
期刊评审过程长于会议评审,期刊论文允许评审者与作者之间的双向对话,使得审阅过程变成“你有疑问我解答,你有建议我修改”的交流过程。
一轮评审过后,评审者会做出以下四种决定之一:
接收投稿;
接受投稿但需微幅修改;
接受投稿但需大幅修改;
拒绝投稿。
其中,当状态为接收投稿,但需修改的两个状态时,作者需在规定时期内根据评审意见完成对论文的修改,然后再次投递。同时附上一份清楚详细的回应信,信中需要针对评审者提出的每一条意见一一作答。
当评审意见中的负面评审意见来自于评审者对研究工作的误解误读时,可以写一份详细的反驳信。
评审过程可以是多轮的,通常每一轮后回应信都会响应变短。
期刊评审过程可以视为一种锻炼,建议条件允许时可以把会议论文扩展为期刊论文进行存档。
# 5 论文写作中的误区与技巧
# 5.1 论文中没有强有力的逻辑论证
论证的逻辑步骤:
研究问题对推动科学和工程知识的发展很重要。
现有工作 A,B,……已完成……方面的工作,但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缺点。
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方法/设计/过程 Z。
强调新颖性,如:Z 是第一次被提出吗?Z 的提出能带来什么影响?可以带来惊人的结果吗?相较于 A,B 和其他,我们能够证明/示范 Z 具有更强的优势(至少在某些方面)
可以在理论上给予证明吗?和以前的研究工作和现有最好方法想爱你隔壁你,是否做过大量实验来证明 Z 的优势?对 Z 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讨论。
论文讲究诚实、公正、准确。应客观分析 Z 的弱点。实际上弱点也可能是 Z 的未来工作。
阐述研究工作包含的每一步都需要提供相应的支持论据。
如:引用多篇关于当前研究问题的应用类型的文章,或说明问题对显示世界中的设计问题、工程问题和一些应用产生的影响来强调研究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通过理论证明、足够数量的实验,通过数字比较,统计学的显著性检验等来强调自己提出的新理论比现有方法好。
当自己是第一个提出某种理论的研究者时,在论文中可以以“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we are the first to propse...(据我们所知,我们是第一个提出……的)"
遣词造句明确有力可以避免歧义,故在描述研究工作时,应当使用主动句式(we propose ...; we demonstrate ...)(我们提出了……;我们能够表明……)。
被动句式容易引起混淆(it was proposed ...)(被……提出)。
遣词造句明确有力不意味着要用最有力度的词汇,需要保持对读者的尊敬,使用礼貌性的语气。就算自己的方法性能超过其他研究有多大,描述时也需要使用委婉的语气来表示对其他研究者和其工作的尊敬,如:“it seems that the previous work...(现有工作似乎……)”
不能夸大研究。
超出论文中能够证明的范围,或是不在所能提供支持性论据的范围之内的任何内容都不应出现。过分夸大的论点但无法找到相应支撑证据会给评审者留下极其恶劣的印象。关于专刊
某些会议或期刊会对某个问题专门出版刊物,称为专刊。则该问题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故投稿到专刊时对问题重要性的描述无需以文字形式展现,但逻辑步骤在论文中仍不可缺少。
# 5.2 论文晦涩难懂
读懂难以读懂的论文不是审稿者的责任。
文章晦涩难懂不意味着作者水平高。
文章书写应当尽量清楚简单。
逻辑混乱,书写不清会使得评审者给予低分和负面评价。
文献发表以后,其他研究者需要快速了解自己的主要研究思想和实验结果,混乱的文章会对其造成困难。
# 5.3 10/30 检测法
论文是为读者而写,清晰易懂的文字更容易被读者所理解。
使用“10/30 检验法”来检验论文是否写的清楚明白。
即对于评审者来说,从开始阅读论文起计时,10 分钟内他们是否你能搞清楚自己的研究问题是什么,研究工作的主要贡献你是什么。在此基础上,看他们能不能在 30 分钟内理解自己的研究工作,包括方法和流程等,并作出录用/拒收决定。
# 5.4 自上而下的写作方法
自上而下的写作方法可以用来权衡概述和细节两方面。自上而下细化的写作方法也称金字塔式写作。即要求作者按照从宽泛到具体的流程展示研究工作。
论文一般化的中心主题:
研究问题很重要。
对于这个研究问题,虽然目前有一些方法能够解决,但是这些方法都或多或少存在某些不足。
我们提出了新的理论/方法/设计/过程。
我们证明/表明了自己所提出的方法优于现有的工作。
标题
强调中心主题。可以是几个字也可以是十几个字,必须是在很高的层次上对论文工作的总结,但不会涉及太多技术细节。
可以利用一些词汇来传递积极、令人兴奋的信息,如“改善”、“新颖”等。
三条规则:
激烈的论文评审中想要脱颖而出,需要一个响亮的标题。
标题最好不多于一行。过长的标题意味着研究工作过于具体或作者不善于总结自己的工作。
确保没有人在自己之前使用过相同或者相似的标题。
摘要
一般包含几百字,是一段在高层面上对完整的中心主题的总结,是论文第一次向读者讲述作者的工作。
摘要的内容要积极、简单,用几百字(如 200 字)来给读者讲一段完整的“研究工作的故事”。
摘要需要有吸引力,就如“电梯演讲”一般,需要在电梯中的几分钟内告诉评审者自己的论文如何伟大,电梯停了,对方就已经喜欢上自己的文章。
一般摘要不使用任何技术术语,通过积极兴奋的语调在高层面对中心论点进行完整的概括性描述,吸引读者继续阅读。
引言
由 1 ~ 4 页(平均两页)的篇幅构成。
重新阐述论文的中心主题,相对摘要,这里的阐述需要对论点的每一部分进行解释说明,即自上而下的细化。
此部分需要出现研究问题产生的背景,即为什么这个研究问题很重要;哪些研究者或研究工作也讨论过这个问题等。
对比摘要和引言中对论点的描述:
引言中每一个论点都可以按照相同顺序对应到摘要中的论点。
引言中论点更加细化和具体。即类似摘要中每一个句子扩展成 3 ~ 20 句。
现有工作描述
描述自己的原创性工作,是论文的核心和重点。
对论文中心论点进行详细论证的部分,需要展开成数个章节。
在章节中提出新理论、新方法、新过程,并进行详细阐述,解释清楚为什么研究工作具备很大的影响力。即为什么自己提出的工作在性能上要好过现有工作。
篇幅允许时,可以为这部分增设更多的小节来阐述新理论、部署等内容。这部分内容整体结构,也是对引言的响应部分进行的自上而下的进一步细化。
写作过程中,小节层、次小节层都应按照自上而下的细化方法。
创建高层次的小节,用来表述高层次的思想。使用低级别的章节层次来描述更多技术细节。
段落书写中也可以用到金字塔式写作。即每个段落都有一个中心论点,称为中心句,段落以此句作为起始,之后围绕这一论点进行更加细致的阐述,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做。
结论
对整篇文章给出一个总结或结论。要求把整那个故事从一个较高的层次给读者再讲述一次。
这部分类似摘要,但需要更加细致的说明研究工作的新颖性和影响力。同时需要对未来可能展开你的工作做简要描述。
# 5.5 文章结构及结构标题
使用自上而下,层层细化的结构化写作方式。写作时通过创建各层次(小节)的论文结构,并恰当地选择结构标题,能够很好地反应论文的整体逻辑结构,大大增强论文的可读性。
避免某些小节内容过长,当内容非常多时,可以再分成多个次小节,每个小节分别讨论一种现有的研究工作。
避免使用非常深的层次结构。通常论文章节结构深度不要超过 3 ~ 4 层。当必须使用很深层次结构的情况,可以考虑在高层次的结构安排上增加更多的并列结构,而不要都堆积在某一节中。
每大节或每小节的开篇,都应用一个段落来介绍本节内容。
如:第 3 节和第 3.1 节之间应该有一个关于整个第三节内容的介绍,通常这种承接介绍在一个段落左右。时刻注意文章的逻辑性、一致性和连贯性。
# 5.6 写作技巧
使用特定词语来提示读者
在高层面描述研究工作时,可以所使用一些特定词语,即关键词来暗示读者哪些内容比较重要,哪些内容可以跳过。 如:
- at a high level 在高层面
- major steps 主要步骤
- the intuition of... 从直观上来看
- describe a proof sketch 简要描述定理和证明
- more specifically, ... 具体地说,……
- for example, ... 举例来说,……
- we provide details of ... as follows ... 详细描述如下……
- give a detailed breakdown of ... 详细分析……
句子书写简单、直接、逻辑性强。
句子结构复杂,冗长不意味着论文出色,相反,应当使用简单直接的句子,把分句拆分成多个简单句,以免对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通篇使用少量且一致性的术语
清晰一致的术语使得文章更加清晰易懂。对同一个概念使用不同的表达会使得评审者难以快速理解论文。
最好能以表格形式对文章中出现的术语进行简要说明。
尽早使用实例,贯穿全文
对于抽象概念、复杂理论、繁琐的建模过程,从文字角度较难理解。可以借助一两个生动形象的例子来帮助理解。
类似“讲故事”,尽早将“故事”情景交代给读者,以免评审者迷失在符号和定义中,以致对论文失去兴趣。
视觉化表达
- 使用图表、流程图、图片、图形、图画、插图、表格等视觉形式来辅助阅读。
写清动机,解释论证
将自己角色从作者变为读者,以此来意识到该如何表达,使得读者更利于理解。
站在读者多样性的角度来描述,交代清研究动机,即从直观上解释为什么这样做是可行的。当使用数学公式时,解释选择这种公式和参数的原因。
可以在研究过程中时刻记录每个阶段的动机,形成研究轨迹,以便后续随时翻看和参考。
对研究中的重要选择进行解释论证。思考读者会有什么样的疑问,对自己每一步的选择尽量解释清楚。以此来避免审阅者对内容产生疑问但看不到解释性文字,从而获得负面评审意见。
自问自答
思考评审者会对自己的文章产生什么样的疑问,并交代清楚来消除疑问。将自己由作者变为读者,阅读自己文章时,将最可能产生疑问的地方做标记,则此处即为可以自问自答之处。
使用标记语句“One might wonder ..., (有人可能会想……)”,“Ont might argue that ...(有人可能会质疑……)”。这些语句可以将读者的思维与作者思维靠拢,随后读者看到满内衣的答案后会为论文增色不少。
多次强调关键点
在高层面多次强调非常重要的信息,以免评审者忽略。
可以利用图形、列表、标题等进行多种方式的描述。
前后呼应
使用恰到好处的连接词,使得论文各个部分连成一个整体,前后呼应。
如使用“详见第……章”,“我们曾在第……章讨论过……”,“回想……”等连接词。
论文格式
务必保证图形、图表和相应的说明文字在同一页。
给图表加标题,这样评审者可以同事看到图表和说明文字,从而无须在正文中找。
选用合适的字体及字号。
不要在图表中添加过量信息。
# 5.7 英文写作常见错误
丢失冠词
表达不精确
类似 only a few / few 和 a few 意义完全相反
避免使用太过宽泛。高频出现的动词,如“do”,“take”等。如:应当写“conduct experiment”,而不是“do experiment”。
用词需有力,不能模棱两可。
中式英语
避免使用机械手法翻译(如直接借助翻译软件)
当对某表达是否符合英语习惯的小技巧:将不确定的表达用引号括起来,然后在搜索引擎中查看结果数量。当结果数量很多时,证明表达合乎习惯,否则不符合。
非正常断句
两个独立句子被逗号连接成一个句子称为非正常断句。
使用句号和分号分割完整句子。
非正规写法
不应使用缩写,如“dosen't”应写为“does not”。
避免口语式表达,如“We find the probability isn't zero.”,应写为“We find that the probability is not zero.”。
非正规缩写
当描述一个自己提出的方法时,经常会为了简化而使用缩写。则应当突出重点,理清哪个是修饰词哪个是重点。
可以将有很多修饰成分的长句改写成几个短句。在编写缩写时,适当在辅音字母后添加元音字母来增加可读性。
如:We proposed a potential field-based coverage enhancing algorithm (PFCEA).
→ We proposed a coverage enhancing algorith (CEA) based on potential field.
PFCEA → PofCea
非句子的组成部分
- 如写法“We list as follows: 1... 2...”是不妥当的。英文写作中没有冒号再接完整句子的写法。应当写为“We list as follows. First, ... Second, ...”
太多花哨格式
无需使用过多的黑体、斜体、下划线、首字母大写等手法,过多的格式反而会使得审稿人反感。